12月16日,第九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9)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微租车CEO杨洋对分时租赁助力智慧交通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为微租车CEO杨洋演讲实录(略有删减):
我想站在不同的运营商的角度,积累了很多数据行业的观察和大家分享一些东西。我们其实就是国内分时租赁的技术服务商,大大小小我们在国内通过四年的时间服务超过了500家企业,但是在这些企业里面真正成规模运营的不到30家,真正能挤到头部的不到10家。所以中国的现状是属于巨大的脑袋托着长尾巴,这个尾巴恰恰就是我们要服务的主力对象,当然现在头部的也在服务。
实际上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行业,或者要去专注分时租赁的领域,实际上从大的环境导致了市场格局的变化,中国过去是制造大国,现在制造大国向服务型转型,导致了过去沉淀在制造领域的资金资源已经向服务领域转型了,服务领域里面衣食住行唯一有增长空间的就是行,而行这个服务领域在增长的过程当中,大量的知识技术经验储备都在很低的位置,所以我们才做这样的投入。到2018年中国还会有8.14亿的城镇居民相应的增加52%的出行需求,这只是官方的数据,当90后、00后逐步成为社会主体消费人群,而他们会强调工具权,也就是说他们对用车的需求会变的碎片化多样化,什么是碎片化?我想用就用,不用就打车。多样化,我想开SUV或者别的。这个需求现在很难满足,第一车位不好找,第二开的体验不好,第三不好还。我们认为中国做这个事情是恰当其时,我们认为这个行业的早期一些从业者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采用了错误的方式。
中国在分时租赁行业是早期,尤其是互联网小玩家转到这里面,它把欧美国家发展近十年的商业方式拷贝到了中国的早期,就是以自己很小的资金量,很小运营能力的基础之上向全城市拓展无限的服务,对不特定人群、网点随意取还,意味着风险不可控,规模不可控。第二错误的地点,这些企业做选一线城市,因为交通压力大资源紧张,劳动力成本高,而且一线城市交通系统够发达,分时租赁不是刚需,地铁公交发达的不得了。但是大家为什么选择一线城市做?很简单投资人都在一线城市,你看北京哪一个写字楼投资机构多楼下什么样的车都有,所以早期互联网人进来是错的,这个行业观察到这个行业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谁是蝉?互联网,车重要的资产不在他手里掌握,停车位重要的资源也不在他手里,他就会做互联网的平台,最后发现轻资产的企业他们是最被动的,谁是螳螂?带有一定重资产的,涉及到能源集团大的主机厂大的财团,他觉得我至少有钱可以解决一方面,但是这些企业的问题他们依赖于自己传统的某一些基础比如说工业基础一类的,本身也不是依靠工业基础发展的生意,它不研究服务也不研究金融也不研究互联网科技,所以它涉及到面向广大服务又需要依靠互联网高科技的产业,它会发现自己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谁是黄雀?一部分的黄雀在做,将来有巨头能够走到最后,另外一部分没有入局,没有入局他们掌握大量的资金资源政府关系,他们没有进入到这个市场,他们为什么不进入?他们认为早期不需要试错,而是时机成熟了,带着大狼的资金资源进入到这个市场,它可以对整个市场格局进行重新洗牌。
实际上真正你发现用互联网的玩法去玩的时候难度很大,互联网是纯轻的思维去玩,分时租赁本质是金融化的生意,涉及到运营重资产,如果不把重资产做成证券化金融化意味着我的发展不高的,我们有一个客户是在西部投了8.9个亿,它干了哪些事情?首先是把机场站市中心的网点整合了,第二件事是在西部某地区拿了120亩地,这个做新能源汽车的展销中心,这个展销中心向西部市民签的是租售合同,我卖你两年的使用权和终身所有权,两年以后怎么办?这个车收回平台再给你一辆新车,第三步它把车充电桩土地所有的资源打包和银行合作发智能理财,规模的放大是依靠金融,所以金融工具应用到重资产行业才能乐观推动这个行业迅速的发展。他们做了第二件事对单车资产进行剥离,就是把电池剥离处理。它剥离出来以后在自己控制的充电站物业做储能,用了一段时间再送往大西北。
在座的所有人不会以租车出行作为出行选择,我们要挖掘的就是这样的市场,所以我也想把我的一些观察和各位分析一下,早期我们对这些企业的附能采用的是技术附能,它只是一个敲门砖,未来金融的赋能才会导致这个行业发展起来,我们也是基于技术的起点在逐步的向资源金融的领域渗透,我们是纯技术服务商,同时我们也参与到了很多金融方案制订当中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