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租金4元到月租需求200%增长,租车业的过山车|超级观点

 编者按:此前,受防疫隔离政策影响,租车行业也深受重创,大量车辆无法外出运营。作为一个为全国300多个城市提供预约出行服务的租车平台,悟空租车见证了整个租车行业在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跌宕起伏——包括为赚回成本而将日租金降至个位数的营销策略;为实现规模效益曾向银行大规模贷款的公司想尽办法让银行展期;在服务上迁就用户,将车辆上门取送……悟空租车CEO胡显河将此次疫情经历看作一次商业世界的大浪淘沙,那些在管理和经营上做得好的企业将被留下,而那些漏洞百出的公司将被淘汰。当下,随着各地复工和隔离政策的逐步放开,租车市场已迎来新一波高潮。

租车业务全面复苏,一季度营收未受影响

相较于受封城影响的2月初的冬眠状态,行业从2月底有了复苏倾向。进入3月之后,由于本城企业大部分开始复工,异地也开始流动,所以业务已经在快速回升了。

数据上来看,整个本地市场的恢复甚至超过节前正常水平。因为异地出行还有隔离政策,所以复苏的慢一点。作为一家在全国300多个城市提供服务的预约出行的租车服务平台,在我们正常的业务中,异地出行需求比本地多,本地40%,异地60%,但现在是反过来的,本地需求有60%以上。所以两个叠加到一起,我们的业务等于已经完全恢复。尤其3月份下半个月,包括4月初,已经达到并且超过去年11、12月份这种没有超长假期的正常月份的水平了。所以我们蛮乐观的,虽然2月份受到很多影响,但整个一季度整体业务从各个维度同比去年都是增长了。

我们也做了一些调研,现在用户里异地自驾游有28%点多,本地日常通行需求有30%,周边游32%。商务出行有9%。本地通勤和周边游需求明显增多,疫情严重期间本地周边是没有的。大家都憋了好几个月,现在也春暖花开了,到周末出行度假的放松需求特别高涨。而往年同期,异地旅游需求是非常高的,它会稀释本地周边游。

新老用户的用车数据都在快速增长。老用户复购多,新用户增长趋势也更明显,超过去年11、12月份20%左右。

疫情之前租车成本总体比较高。当下因疫情使得大量车辆闲置,各个平台为促进营销都做了很多活动,像我们最便宜的车型4块钱一天,其他平台也有6块、8块一天的,对于用户来说这个价格真的非常合适。

而且,租车除去可以享有空间私密性和自由外,更能满足大家当下对安全的需求,这样上下班通勤等不用跟别人有太多密切接触。所以今年月租需求有超过同期200%的增长。针对暴增的通勤需求,我们的城市库存也将经济型车提升了30%的量。

同时,因为线下获客渠道受阻,有更多商户开始入驻平台,希望通过线上来扩大他的生意,所以这段时间,我们平台进来了好多房车和超跑,包括兰博基尼、法拉利、玛莎拉力等,我们现在可能是全国最大的房车和超跑汇集平台。所以从库存数量和车型品类上来看,我们整体都有30%左右的提升。

而服务方面,因为很多用户已经被教育得习惯足不出户服务到家,所以现在租车上门取送车已经成了一个必要服务。大部分商户现在都能提供三公里以内的免费上门取送车服务,远距离的适当收费。以前很少有这种服务。

所以疫情是倒逼我们在服务能力、产品创新以及管理上都做出了很大改善。组织效率也大幅提升。当所有流程都线上化了,意味着所有东西都可以数据驱动了,更加透明化和共享化。

就看谁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下来

这次“黑天鹅”事件对于所有行业影响是一致的,那些比较脆弱、经营管理有问题的企业会被淘汰,而自身体系能力较强,平常做好经营和积累的企业反而会成为受益者,甚至会获得更好的机会。这本身就是市场应该经历的进化过程。

这种时候,很多企业平时的管理问题会被暴露出来,拿租车行业来说,有一些高负债经营的重资产企业,他们不是合理的运用负债去组建车队,而是用很高的利息去贷款,有的企业连基础能力都没建好,只靠着天天打广告及大量烧钱维持用户规模、流量规模增长,这种时候就会面临困难。

我们一直是采取谨慎乐观的态度在发展,而不是盲目冒进,所以这个灾难来临时,我们挺淡定的,没有太大波动。

这五年来我已经看过太多企业,已经拿到了很多融资,明明在大好形势下,最终还是把自己折腾死了。租车这个行业是有规模效应的,如果公司没有一定规模,成本优势下不来,那规模效应无法体现;但规模越大,公司面临的运营等挑战就越大。尤其对于那些财务负担过大的公司而言,规模大反而不是好事,每个月光付利息就是一笔巨额开支。我们平台上有一些这样的租车公司,为了实现迅速扩张,靠贷款买了很多车,好几百台的规模,目前这个阶段就会非常难受,如果银行愿意展期还好,如果做不了他就麻烦大了,得自己去找很多钱来填这个窟窿。因此我认为,企业应采取一种谨慎乐观的态度发展,而不是盲目冒进。

我们只是个平台,没有资产,没有车辆贷款压力,主要支出是人力成本,所以疫情并没有对我们的现金流造成很大压力。但平台上所有有资产的租车公司,现金流就比较紧张。我们平台汇聚了几千家租车公司,一类是没有贷款的公司,基本停业;另一类是通过融资贷款买车的公司,订单没了,公司收入没了,还要继续交月供,包括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限行、封城,就算有订单,客户没法还车或者租车公司没法送车,都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压力。

据我们调研,有30%的租车公司陷入了很困难的境况,目前各家还有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法。包括我们平台从复工开始订单起来之后,也优先给这些商家做了资源倾斜。

对于整个租车行业来说也是这样,现在做租车平台的不止我们,还有很多别的公司,包括出行领域也有很多品类在竞争,现在就看谁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下来,甚至更好的抓住机会,这一波大浪淘沙之后,一定会有人淘汰出局,也会有人发展的更好。

国内租车行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2014年我辞职出来创立悟空租车时,就看到这个行业还处于早期阶段,整个行业还没有定型,未来依然有着巨大的空间。这个市场关乎十几亿人的出行用车需求,不仅是国内国外的需求,也包括外国人到中国用车的需求,而且整个汽车产业链,归根到底都是为出行服务的。

租车目前在中国依然属于早期发展阶段,相较于欧美国家五到十个品牌垄断整个市场而言,中国有两万五千多家租车公司。这些公司都有着稳定的业务,比如说长租,只要能和当地某个政府或某个企业签订一个稳定的公车合同,就可以开一家租车公司,而且业务能循环起来,顺便再做一点短租,就能活得很好。从供给侧来说,因为公司较多,所以集中度不低。从需求侧来说,现在使用过租车服务的用户还是少,据我们统计过的数据也就两千多万人,但中国14亿人口,光驾驶员就已经有4亿。很多老百姓都没租过车,因为租车比较贵,成本较高,租车除了租金,还有保险相关的费用,还有油钱、过路过桥费、停车费,还有经常违章,各种成本综合算起来比住酒店贵多了。所以目前租车还不像国外那样普及到每个老百姓。行业内像神州、一嗨这样比较大的上市公司,也就十万台车左右,规模也不是特别大,因为国外的租车公司基本都是几十万或上百万台车的规模。

要打破目前这种普及率不高的现状,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租车成本的绝对降低,或者是老百姓的购买能力提升。当租一天车24个小时只花100元左右的时候,可能很多人就会接受这种出行方式了。现在租车一天成本要300元左右,人们就会考虑去打车;更别说类似于奔驰、宝马这样的好车,每天租车综合成本在800元以上,跟住五星酒店的成本一样了。

国外租车很便宜,比如在美国,如果租一辆经济型车,一天也就二十刀左右,跟出去吃一顿家常菜甚至快餐的价格差不多,而且国外油费便宜,过路费、违章几乎没有。所以当我们租车的人均成本什么时候相当于一顿普通家常菜的价格,就能普及到普通老百姓层面了。

另一方面,国内目前打车比较便宜,在国外打车比租车贵至少三倍,因为人工越来越贵。此外,车辆的价格不会再有很大的上涨空间了,租车的费用成本不会再上涨了,因为汽车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也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车辆价格会往下走,再加上国家放水,企业融资成本也会下降,类似过路过桥费这些费用也只可能取消而不会增加,这些都会使租车成本大大下降。相反老百姓的收入会上涨,这样一涨一降,大家的购买力便会增加。

另外,国内租车市场也并不是十分成熟。比如行业的管理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像违章是必须用户本人去当地才能处理,例如北京的用户租车去云南玩,在云南违章了,那么就必须用户本人去云南处理,这就非常麻烦。除此之外还有车辆的年检、一些限行限牌的限制,类似于异地还车,河北的车要还到北京来,但在北京又开不了,那车就死了,这些问题都给租车公司带来了巨大困扰。国家现在也在进行变革,例如租车违章已在个别省份试行网上办理,我相信这些问题以后都能改善。

相较于打车,租车的优势在未来一定会逐渐凸显。对个人来说,租车的第一个优势是拥有足够的私密空间。其次,对于长途出行和旅游来说,租车是最合适不过的,想在哪玩就在哪停,自由度非常高。对企业来说,用车的品类需求更多。以往很多企业都自己养车队、养司机,这是很不划算的,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长期租赁。还有很多企业都会有短期接待需求,比如外出开会,员工出差,接待领导、客人等,这种时候租车往往是最节省成本的选择。

当然,要想发展的更好,第一步是活下去,因为撑过寒冬,才配拥有春天,等待疫情结束后,人人才会愉悦出行啊。

相关产品

评论